天主教文化
2018-07-01 来自: 山东青州圣水峪 浏览次数:1109
1、天主教植根圣水峪
明朝以儒教为立国常经,兼用佛教、道教,对各宗教采取“利用而不使泛滥”的原则加以管控。天主教于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,由于天主教起源于西方,与中国政治没有牵连,所以明朝对天主教的态度比较宽容,明宗室、士大夫中亦不乏信仰天主教者。
明朝遗臣张大经是天主教的虔诚信徒,圣水峪的天主教便起源于张大经的秘密传教。张大经的祖先张铎曾是明成祖朱棣的带刀指挥使,随明成祖夺取天下后,定居燕京,他的后人自明万历年间开始信奉天主教,亦不忘风景秀丽、物产丰富的青州,于是上书皇上准予至青州为官,之后张氏子孙中一位封怀远将军,八世张文焕曾任青州府道台。张氏子孙世代在青州为官,与衡王府往来密切。明亡后,张氏子孙身为明朝官员,世受皇恩,不愿屈从外虏,为躲避清兵追杀,纷纷逃至各地。十世张大经辗转来到圣水峪定居,在此期间,他没有间断宗教活动,开始秘密传教,随着信奉天主教人数的增加,张大经的儿子张学书、孙子张体清、张体洁开办了家庭教堂,在他们的影响下先后有本村的冯氏、聂氏、王氏信教,从此天主教在圣水峪及周边村庄传播开来。
2、若瑟堂
若瑟堂,坐落于上院村中部圣水河北岸,大门沿街而立,门前街道宽阔,河水潺潺,绿柳成荫。据考,若瑟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由法籍罗神父筹资建立八间经堂、一座两层钟楼和七间住房,从此,圣水峪有了正式的大规模的天主教活动场所。
从1930年开始,法籍神父在若瑟堂开办学校,传播文化、教义等;1935年,法籍袁神父出资,高志荣神父主持,在原基础上加盖一层钟楼、扩建两层楼房、门楼及九间平房,扩大了若瑟堂的规模。解放战争期间,若瑟堂曾经作为华东解放军某部指挥所;1948年秋,华东局借走若瑟堂钟楼上的铜钟,可惜借条已经丢失,铜钟至今下落不明。解放后,若瑟堂被改为上院村小学,到1968年又改为附近薄板台村、辛庄村、下院村和上院村合办的初级中学,成为培养科学文化人才的摇篮;文革期间,宗教生活中断,若瑟堂也受到比较严重的毁坏,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,经过几次扩建、修缮,若瑟堂面貌焕然一新,配套设施更加齐全。
现在的若瑟堂,东西长31米,南北长54米,占地2.54亩。大门正对经堂八间,经堂采用传统中式和罗马式相结合的建筑风格,经堂内正中悬挂着耶稣受难十字架塑像,十字架左右分别是若瑟抱耶稣和圣母玛利亚画像,两壁挂有十四幅耶稣苦修油画像,陈设朴素典雅,庄重肃穆。经堂东侧是一座尖顶十字架钟楼,高18.8米,是上院村的建筑。大门西侧建有两层中式楼房,供神父居住及接待客人、学习《圣经》之用。扩建后的若瑟堂可以容纳三百多人,是目前天主教益都教区较大的活动场所之一。
3、圣水峪天主教的宗教活动
圣水峪的天主教信徒爱国爱教,定期在若瑟堂开展丰富的规律性的宗教活动。周一到周六早晨、晚上,信奉天主教的村民会自觉前往若瑟堂念经祈祷;每周日中午神父都会来到若瑟堂,主持宗教活动;每当天主教的传统节日,来自本村和附近地区的信徒都会齐聚教堂,举行隆重的宗教活动及仪式,对远道而来的信徒还给予饮食生活方面的安排。
天主教在圣水峪传播已有近400年的历史,现在全村有近500人信奉天主教,附近的辛庄、薄板台、桐峪沟、市庄等村都有天主教信徒,是青州信奉天主教信徒比较集中的地区。在新时代,若瑟堂迎来了发展契机,将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福音。
自然风光
自然风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