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研究·青州《全真修真宫考》
2018-07-11 来自: 山东青州圣水峪 浏览次数:1325
·道教研究·
青州全真修真宫考3
赵卫东
提 要:青州修真宫现存十六块碑刻,除去三块与道教无关和一块残损严重无法辨认外,剩余 十 二块碑刻都或多或少地提供了关于修真宫的信息。 以修真宫现存碑刻与相关方志为主要史料, 本文对 修真宫的创建时间、宗派归属与历史兴衰进行了考察,终得出以下三点结论:
其一,元元统 元年 (1333)以前修真宫已经存在。
其二,明大德至清嘉庆年间,修真宫一直由全真龙门派道士住持, 清 嘉庆年间开始转变为由全真嵛山派道士住持;且由修真宫的传承情况,推算出龙门派有可 能创派于 。
其三,修真宫为明清道教历史兴衰的缩影。
赵卫东,山东寿光人, 1970年生,哲学博士,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副教授。 主题词:青州 道教碑刻 修真宫 龙门派 修真宫位于山东青州弥河镇上院村①,历代方志多有提及。嘉靖《青州府志》言: (临朐)“修 真宫,在县北十里。”嘉靖《临朐县志》言:“修真宫,在县北十里。”康熙《临朐县志》言: “修真宫,在养老院,离县十五里。”光绪《临朐县志》言:“修真宫,在县北十里养老院。” 虽然嘉靖《青州府志》与历代《临朐县志》对修真宫皆有提及,但大多语焉不详。单凭方志 资料,很难对修真宫有一个基本的了解,但现存碑刻为解读修真宫提供了宝贵的史料。 修真宫 现存古碑十六块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《詹氏墓志》、清嘉庆十九(1813)《创修卧龙 桥记碑》、明万历三十四年(1606)临朐县丞吴复金题“鲸音”二字刻石,与道教无太大的关 联。 除此之外,还有一块残碑因文字漫漶而无法辨认。 剩余十二块碑,虽亦有不同程度的残损, 但残存文字尚能辨认,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修真宫的信息。这十二块碑为: 1、古碑残片②; 2、螭首龟蚨③;3、《明正德八年重修碑》; 4、《明万历十六年重修碑》; 5、《明万历三十 三年重修碑》④;6、《明末重修碑》⑤; 7、《清康熙四十年重妆修真宫三清神像记碑》; 8、 《清康熙五十二年重修碑》⑥; 9、《清乾隆九年重修碑》; 10、《清嘉庆十二年重修玉皇殿 序碑》; 11、《清嘉庆十二年信女题名碑》⑦; 12、《清光绪二十七年重修碑》。 下文将以上述碑刻与相关方志为主要史料,对修真宫的创建时间、宗派归属与历史兴衰加以 考察。
一、创建时间 对于修真宫的创建时间,早在明代就已不可考。修真宫现存四块明碑在谈及其始创时间时, 皆含糊其词。《明正德八年重修碑》言:“神宫之所,不知起于何时、建于何代。”《明万历 十六年重修碑》称修真宫“不知建自何代”。《明万历三十三年重修碑》言:“其秦松汉柏、 古碣龙碑,盖不知建于何时。”《明末重修碑》言:“其始创不可考。”但明清两代临朐方志, 对于修真宫的创建时间却有记载。光绪《临朐县志》认为修真宫创建于宋代,其言:“修真宫, 在县北十里养老院,宋建,元时修。”嘉靖《临朐县志》认为修真宫创建于元代,其言:“修真 宫,在县北十里,元时建。”显然,现存方志资料对于修真宫的创建时间主要有两种观点,即宋 代说与元代说。由于方志资料讹误很多,且各种方志又存在矛盾,因此,要弄清修真宫到底创 建于宋代还是元代,经过一番详细的考证。修真宫内现存魏国升撰《清嘉庆十二年重修玉皇殿序碑》言:“养老院庄西有观曰修真宫??余弱冠时,受业于锡侯聂夫子,暇则世兄西园 公华翰偕余游之。读其碑,知元奉勅重修,明衡府捐银重修,其曰肇自炎宋,盖传语也。”显然, 魏国升认为修真宫始创于宋代之说只是“传语”,并非事实。魏国升生存于清乾隆、嘉庆年 间,当时修真宫碑刻尚未遭到破坏,而且从其言“读其碑,知元奉勅重修”来看,他显然读了修 真宫当时存在的碑刻,而他仍然认为修真宫“肇自炎宋”乃“传语”,这说明修真宫当时所存 ,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其创建于宋代。在现存所有史料只有清光绪《临朐县 志》认为修真宫创建于宋代,以往的史料并没有修真宫创建于宋代的说法。这说明在清光绪 以前,一般认为修真宫创建于元代,而不是宋代。清光绪《临朐县志》关于修真宫创建于宋代 的说法很可能来源于当地传说。在我们到修真宫收集碑刻的时候,就曾听到过许多与修真宫 相关的传说,这些传说在当地百姓世代流传,一直流传到现在。 而其一个比较典型的传说 便是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。 据称,赵匡胤打天下的时候曾受伤逃至此地,被当地一位村姑所救, 在养伤过程,与村姑产生感情,从而演绎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。这个故事还有实物证据, 即“龙牌”,当地百姓称“龙牌”为“万岁牌位”,据说这个“万岁牌位”就是赵匡胤的牌位。 这个牌位一直供奉于修真宫之内,《清乾隆九年重修碑》说:“视殿宇,观神像,谒龙牌。”其 所言之“龙牌”即此。上院村稍微年长一些的村民都曾亲眼见过这个牌位,至今还能明确 说出它的尺寸大小。20世纪50年代,“龙牌”被上院村村民毁坏。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故事, 又正是因为“万岁牌位”供奉于修真宫内,所以,当地村民一直传言修真宫始建于宋代。清光 绪《临朐县志》很可能是采纳了这种说法才认为修真宫为“宋时建”。 对于修真宫“肇自炎宋”还有另外一种说法。我们在投资重修修真宫的上院村村民赵传国先 生处,看到了一块佛教经幢的残片,由于残缺严重,所剩文字无多,已无法知道它的时代。 据赵 传国先生讲,这块经幢残片是他在修 复修真宫的时候,在修真宫旧址上发现的。据此,他又提 出了一个新的说法,他认为修真宫这个地方在宋代甚至更早就已有庙宇存在,不过当时不是 道观,而是佛寺,元代时才改佛寺为道观,并称为修真宫。为了证明这一推断,他还举出了旁 证。 他说,他小时候就经常在修真宫附近玩耍,当时修真宫尚未遭到破坏,在他的记忆,那时 候的修真宫附近有很多古老的松柏,这些古树非常之粗大,若没有上千年是长不到那么大的。 在理论上讲,赵先生的推测是合理的。金末元初,丘处机西行觐见成吉思汗之后,凭借成吉思 汗赐予的各项特权,全真道得以飞速发展,当时许多废弃的佛寺被改为道观,耶律楚材的《西 游录》与释祥迈的《大元至元辩伪录》对此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。修真宫是元初由佛寺改建 而成,不是没有可能。 但查历代临朐县志及其它相关资料,并没有发现任何关于这里曾有过佛 寺的记载,所以,赵先生的推测尚需要有力的证据来证明。 虽然修真宫始建于宋代说无史料可以证实,但其在元初已经存在却确凿无疑。主要证据 有以下两点:
(一) 碑刻证据。除上引《清嘉庆十二年重修玉皇殿序碑》曾言“读其碑,知元奉勅重修” 外,《明末重修碑》也说:“秦松汉柏,古碣龙碑,盖不知建于何时,云大元至顺元??”, 这说明修真宫内确实曾有过元代碑刻,并记载了元至顺年间重修修真宫的过程。 但由 于修真宫的碑刻曾遭到严重破坏,上述两碑所提及的元碑已不知所在。 在修真宫现 存碑刻,有一块古碑残片,尚存46字,其为:“??设为?? 布□??大启是??□地久天 ??翟可珍篆赵□??道録陈德平益??□奥鲁兼劝农事董??益都等路管民匠鹰房??临朐 县威仪王志坚等??”。在这块古碑残存的文字提到了“奥鲁兼劝农事”、“益都 等路管民匠鹰房”两个官名与翟可珍、陈德平、王志坚三个人名,通过这些信息,可 以确定这是一块元碑。至于这两个官名为元代官名,这是显而易见的,毋须多言。而 这三个人名,除翟可珍未查到相关资料外,陈德平与王志坚已有证据证明为元代道 士。1、清光绪张承燮等修、法伟堂纂《益都县图志》著录有元至元二十七年(1290) 《重建昊天宫碑》,题名有“□玉真宫清虚明玄寂照真人陈德平”字样,这不仅说明了陈德平是元至元前后的人,而且还可以说明他是玉真宫道士,号“清虚明玄寂照 真人”。同碑题名还有“顺真大师王志坚”字样,这说明王志坚亦是元代道士。同书元大德六年(1302)《降御香碑》题名又有“顺真大师王志坚”字样。 以上两条史料可以证明,这块残碑应立于元代,但具体时间尚不能确定。
(二) 方志资料。 在清光绪 《临朐县志》 ,对于修真宫曾有过元碑, 也有三条相关的记载。 1 、 清光绪《临朐县志》卷十一《轶官表》在介绍元达鲁花赤时曾提到忙兀歹、铁吉达, 其言: “以上二人均见至顺三年文庙碑。有‘前’字,不知何年任。元统二年修真宫碑, 又有铁气旦, 疑是一人, 元碑名字以音讹者甚多。”在介绍达鲁花赤法琥鲁玎时言: “见至顺三年文庙碑, 又见元统二年修真宫碑。”若光绪《临朐县志》的记载没有讹误的话, 那么, 可以确定修真 宫内曾有过元元统二年(1334) 碑。2 、清光绪《临朐县志》卷十一《轶官表》介绍典史刘士 英时言:“见元统元年修真宫碑。”这又说明修真宫内还曾有过一块元元统元年(1333) 的碑。 结合修真宫内现存碑刻与光绪《临朐县志》的以上史料,可以知道,在修真宫内曾有过元统元 年(1333)、元统二年(1334)两块元碑,而且很有可能还不止这两块。因为对于现存古碑残片上 提到的陈德平与王志坚,目前只能确定他们生存于元至元或大德年间,不能确定更具体时间。 而元统元年为公元1333年,距离大德六年(1302)约三十年左右,距离至元二十七年(1290)约 四十年左右,根据这个时间跨度,古碑残片不可能是以上两碑的任何一碑,而更有可能是另 外一块元碑。这样一来,修真宫内就有可能有过三块元碑,而且这还没有考虑现存螭首龟蚨 碑。 从现存螭首龟蚨碑篆额为 “全真修真观记” 来看,立此碑之时,修真观还没有升格为宫,而 现存《明大德八年重修碑》已经称“修真宫”,这说明螭首龟蚨碑要早于《明大德八年重修 碑》,而且可能也是一块元碑。其或许是以上三块元碑的一块,或许不是。修真宫内多 块元碑的存在,这不仅说明了当时修真宫极为兴盛,同时也可以证明元至元元年以前修真宫 已经存在,但对于它的创建时间,仍然没有结论。
二、宗派归属 在修真宫现存碑刻,有九块碑提到了修真宫住持以及道士的姓名,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 列如下: 《明正德八年重修碑》言:“正德癸酉岁,羽士张守安时为本宫住持”。题名又言:“本宫 道众董守春、张太玉、朱太广、蒋太学、黄志先、祖太渊、杨太征、李太祥、刘太亮、吉志 余、高清林、吴清梅、吉清显、王清贵。” 《明万历十六年重修碑》言:“高唐千岁之重建于前,住持李一从之继成于后也,前有石以勒 之矣。兹建新碑,载迹不容以无记也。道友郑太和辈请文于予,予喜其立心之正、作事之敏、 礼神之恭,乃勉而书之”。通过以上这段话可知,李一从曾为修真宫住持,郑太和为修真宫道 士。 该碑题名还提到“道会司李南阳、李来继”,又有“朱自实、高一茂、蔡聚阳、唐希阳、 王凤阳、魏阳喜、杨或阳、胥来仙、王来胜”等。道会司李南阳、李来继虽然参与了重建修 真宫工作,但仍然不能确定他们是修真宫道士,所以,暂不把他们列入修真宫道士的行列。至 于朱自实、高一茂、蔡聚阳、唐希阳、王凤阳、魏阳喜、杨或阳、胥来仙、王来胜等人,虽 然亦没有明确说明是修真宫道士,但《明万历三十三年重修碑》曾提到高乙(一)茂、魏阳喜 为修真宫道士,又《明末重修碑》修真宫道士题名也有魏阳喜,那么,其它七位有可能 为修真宫道士。 《明万历三十三年重修碑》言:“本宫道众:李乙从、高乙茂、徒弟戴住阳、魏阳喜、王教书、 苏阳臣。” 《明末重修碑》言:“乡民詹汝卿辈再新三清殿,力不能及其它,羽士苏阳臣主东岳庙祀,去宫 稍远,然素喜修(下缺)□后也。遂毅然任之,走启于今(下缺)□好施者来助之资。逾年而工告 成,视昔加壮观焉。”据《明万历三十三年重修碑》,苏阳臣曾为修真宫道士,而从该碑所反应出来的信息看,苏阳臣后来离开了修真宫,做了东岳庙住持,但即使如此,他仍然主持重修 了修真宫。同碑又言:“发心弟子:苏阳臣,徒弟宋来夏,宋来春、李来迎,侄董来用;徒孙魏复 庆、李复寿、赵复集、蒋复馨;重孙张本曾、傅本茂、张本盛、李本旺。”还言:“本宫道众: 占演和、戴住阳、魏阳喜、魏演香、王阳乾、贺全宁、王来景、王全明、张全邦、赵全兴。” 显然,以上所列“发心弟子”乃苏阳臣的徒子徒孙,他们可能为苏阳臣所住持的东岳庙道 士,而非修真宫道士。然而,苏阳臣本为修真宫道士,以上“发心弟子”,既然大多为苏阳臣的 徒子徒孙,那么,他们应该属于修真宫支脉,而从他们发心重修修真宫,也可以看出他们与修 真宫之间的亲密关系。 《清康熙四十年重妆修真宫三清神像记碑》题名言:“道会司李教真,徒弟王永□,徒孙陈 元福、葛元松,曾孙张明□、曾明□。”以上题名,虽没有明确指出是修真宫道士,但在该碑 题名,只列有以上六位道士,而无其他。显然,这次重修工作是在他们的主持下完成的。因 此,他们有可能是修真宫道士。 《清康熙五十二年重修碑》题名言:“住持道人李本乾,徒弟丘何修、茂何卿、李何伦、钟 何伶、赵何猁、张何仁、徒孙李教祥、曹教祯。” 《清乾隆九年重修碑》题名言:“住持道人朱元景。” 《清嘉庆十二年重修玉皇殿序碑》 言:“住持道人郝明馨、 率徒时金万,徒孙孙玉山、 □玉柱。 ” 《清光绪二十七年重修碑》言:“住持王巧金,徒弟马通云、侄王通香,徒孙郭此兴。” 在以上九块碑刻,共提到75位道士姓名,除去重复和不能确定是否为修真宫道士的李南阳、 李来继,再除去黄志先、吉志余、朱自实、占演和、魏演香、贺全宁、王全明、张全邦、赵 全兴等派属与辈份一时难以确定的九位道士,尚剩余64位道士,现把这64名道士姓名按辈份 排列如下:
守:张守安、董守春
太:张太玉、朱太广、蒋太学、祖太
渊:杨太征、李太祥、郑太和、刘太亮
清:高清林、吴清梅、吉清显、王清贵
一:李一从、高一茂
阳:蔡聚阳、唐希阳、王凤阳、魏阳
喜:杨或阳、戴住阳、苏阳臣、王阳乾
来:王来胜、宋来夏,宋来春、李来
迎:董来用、王来景、胥来仙
复:魏复庆、李复寿、赵复集、蒋复馨
本:张本曾、傅本茂、张本盛、李本
旺:李本乾
何:丘何修、茂何卿、李何伦、钟何
伶:赵何猁、张何仁
教:王教书、李教真、李教祥、曹教祯
永:王永□
元:陈元福、葛元松、朱元景
明:张明□、曾明□、郝明馨
金:时金万 玉:孙玉山、□玉柱 ??
巧:王巧金
通:马通云、王通香
此:郭此兴
通过这样一排列,可以清楚看出,从明正德八年(1513)至清嘉庆十二年(1807) ,修真宫道 士的传承系谱是:守→太→清→一→阳→来→本→何→教→→明,查北京白云观藏 《诸 真宗派总簿》,这正是全真道龙门派的传承系谱。全真龙门派传承系谱前二十字为:“道德通 玄静,真常守太清,一阳来复本,合教永圆明。”⑧除个别文字的差别外,即“一”写作“乙”、 “合”写作“何”、“圆”写作“元”等,修真宫传承系谱与龙门派系谱基本一致。显然,明 正德八年(1513)至清嘉庆十二年(1807) 294年,修真宫全真道龙门派道脉自第八代一直传到 第二十代,未曾间断。
二十代以后,情况有所变化。《清嘉庆十二年重修玉皇殿序碑》言:“住持道人郝明馨、率徒 时金万,徒孙孙玉山、□玉柱。”而《清光绪二十七年重修碑》言:“住持王巧金,徒弟马通 云、侄王通香,徒孙郭此兴。”由嘉庆十二年(1807)至光绪二十七年(1901) ,修真宫传承系谱 为:“明→金→玉??巧→通→此??”。由于修真宫碑刻曾遭到毁坏,其间断了,虽其 如此,但仍然可以由其传承来看出修真宫派属的变化。因为“明→金→玉??巧→通→此??” 这样的传承系谱,恰与奉王处一为祖师的嵛山派相合,嵛山派传承系谱前二十字为:“清静无 为道,至诚有姓名,金玉功知巧,通此加地仙。”由“玉”字辈至“此”字辈,间隔了四代,自 嘉庆十二年( 1807 )至光绪二十七年(1901) 相隔94 年, 传了四代, 平均每代约23年, 这基本上 是合理的。以上说明, 自清嘉庆年间开始, 修真宫不再属全真龙门派, 而是改为全真嵛山派。
当然,以上情况也有例外,比如上面提到的派属与辈份一时难以确定的九位道士,即黄志 先、吉志余、朱自实、占演和、魏演香、贺全宁、王全明、张全邦、赵全兴。其黄志先与 吉志余出自 《明正德八年重修碑》 ,朱自实出自 《明万历十六年重修碑》 ,其余六位则出自 《明 末重修碑》。黄志先、吉志余、朱自实三人的宗派归属很难确定,但其余六位却可以寻出点 蛛丝马迹。占演和、魏演香、贺全宁、王全明、张全邦、赵全兴六位出自一块碑,说明他们 之间有一些关联,假若设想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传承关系,那么,显然是由“演”字辈传至“全” 字辈。在“七真道派”,只有奉郝大通为祖师的华山派有“演”字辈与“全”字辈排在一 起的情况。
华山派传承系谱前二十字为:“至一无上道,崇教演全真,冲和德正本,仁义礼智信。”其 “演”字辈属于第八代,“全”字辈属于第九代,由此可以推断,他们六位可能属于华山派。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知道,自明正德八年(1513)至清嘉庆十二年(1807)间,修真宫一直是由全真 道龙门派主持。 当然,其也有其他派别的道士居住,比如,明朝末年,修真宫内曾有一段时间 是龙门派与华山派混住。 自清嘉庆年间开始,修真宫由龙门派主持转变为由嵛山派主持,而且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末。
对于全真道龙门派的创派时间,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比如,陈教友在《长春道教源流》 为,七真道派应该产生于明代⑨。而王志忠在陈教友的基础上,又把龙门派产生的时间进一步为明代后期,他言:“我们可以初步推论,道教龙门派是明代后期全真道士在秘密授 受过程逐渐形成的全真教改革派。是对元代全真教从兴起、鼎盛到腐化以至于萧条的一种 反思和扬弃。 ” ⑩但王志忠的这一观点仍然只是依据明代宗教政策作出的一种推测,尚缺乏确 凿的证据。 青州修真宫现存碑刻至少说明,全真道龙门派在明正德年间已经存在,从张守安与 董守春属于全真龙门派第八代来看,若按照23年一代来推算lv,八代需要184年时间,而自明 正德八年(1513) 上推184年,则恰好为元武宗时期( 1307—1311) ,这个时间比修真宫现存元代 残碑的立碑时间略晚,比方志资料所提到的元统元年(1333)、元统二年(1334)略早,由此完全 可以推断,全真道龙门派有可能在元代期立派。当然,这只是一种推测,可惜的是修真宫 早期的碑刻遭到了破坏,假若没有遭到破坏,我们很有可能解开这一谜团。
三、历史兴衰 由于修真宫碑刻曾遭到严重破坏,仅凭现存十二块与道教有关的碑刻,很难理出修真宫历史兴衰的全貌,但好在这十二块碑刻在时间分布上比较均匀,通过对它们的解读,可以理出 修真宫从元至清末历史兴衰的概貌。能代表一个宫观兴衰状况的因素,主要有宫观规模、道 众人数与庙产多寡等三个方面的因素,下面按照这三个方面,对修真宫的历史兴衰进行考察。
(一)规模。根据现存螭首龟蚨碑篆额为“全真修真观记”可知,修真宫未升格为宫之前称之 为“修真观”。至于它升格为宫的具体时间,史料阙如,不得而知,但根据《明正德八年重修 碑》称其为“修真宫”,可知至少在明正德八年(1513)以前,修真观已升为宫。本文第一部分 已经提到,据清光绪《临朐县志》记载,修真宫内曾有元元统元年(1333)与元统二年(1334)两 块元碑,而现存元代残碑很可能还早于以上两碑,修真宫内曾有过这么多的元碑,这说明其在 元代期较为兴盛,曾多次重修,其升格为宫有可能就在这段时间。当然,这只是一种推测, 目前尚无确凿的史料可以证明这一点。由于修真宫的元碑已遭破坏,对其历史兴衰的考察只 能从明正德八年(1513)入手。据现存相对较为完整的九块碑刻,梳理其宫观规模发展变化状 况如下:
1、《明正德八年重修碑》:县治西北二十里许有曰修真宫,其三清殿、老君堂,此古迹。神 宫之所,不知起于何时,建于何代,岁时久远,风雨震凌,墙垣坍塌,庙庭倾圮,神像剥蚀,不堪瞻 仰。正德癸酉岁,羽士张守安时为本宫住持,为人清心寡欲,居养淡薄,晨昏香火,暮礼朝参,奉 道至诚。兼充衡府家庙司香烛道士,乃发虔心,募缘修造,大兴土木,建正殿三楹,后殿三楹,神 门三楹。朽腐者易之,倾颓者更之。林樵坚良,瓦必陶贞,石必砻密,山节藻 ,栋宇 翚飞,规模深邃,巍然耸出云霄之表。神像重为金饰,侍卫森然,焕然一新,足以起人心之敬畏, 为四方之观澹。禳灾祈福者有焉,誓神免祸者有焉。 通过以上这段碑文可知,在明正德八年(1513)以前,修真宫主殿为三清殿与老君堂,明正 德八年(1513) ,修真宫住持张守安得支持重修修真宫,“建正殿三楹,后殿三楹,神 门三楹”,大大地扩展了修真宫的规模。
2、《明万历十六年重修碑》 :青有养老园,实古名区,当益骈坌境。 有宫曰修真,内有庙二:曰 玉皇殿,曰三清殿。,气象森严,不知建自何代。,命匠鸠工,坛壝焕然, 视前尤称大壮。跂翼矢棘,鸟革翚飞,伟哉!妥神之祈,迄今山无乖异,而岵屺原隰亿兆安堵大 郡皆神护庇也。是以英灵所感,香火云集,诸众祈祷,靡不类应,御灾捍患,神休居多,而庙貌之 壮丽,金碧之辉煌,高唐千岁之重建于前,住持李一从之继成于后也,前有石以勒之矣。 这一块碑告诉我们,明万历十六年(1588)以前,修真宫主殿为玉皇殿与三清殿,这次没有 提到老君堂。明万历十六年( 1588) ,在高唐王lw的支持下修真宫又一次得以重修,重修之后的 修真宫“香火云集,诸众祈祷”,庙貌壮丽,金碧辉煌。
3、《明万历三十三年重修碑》:迩年以来,墙垣圮废,景色萧条,殿宇虽未倾颓,盖已有瓦漏而 ??□人詹汝卿等,久□□□相邀立社,名曰香头社,至今三年余矣。前年立大门三楹,至今年? ?工于??皇殿,其瓦损者更之,木□者易之,圣体侍像重加金饰,殿前筑一甬道,连于大门之内,? ?一新焉。则无募缘之僧道,外则无舍财之施主,其一钱斗粟,皆取于一社之;片瓦磈石,皆 ??之力。规模虽小,用力则□□矣。 明万历三十二年(1604) ,在修真宫香头社领袖詹汝卿等人的主持下,增建修真宫大门三楹,第 二年,又重修玉皇殿,为玉皇神像重加金饰,并“筑一甬道,连于大门之内”。
4、《明末重修碑》:??起而峭,是为龙门山。旁多复岭,逶迤循山径而入,可二三里,林木蓊郁, 石泉清冽,负磈磊而绝尘嚣,真异境。??三清、玉皇神祠在焉。??日就倾圮,乡民詹汝卿辈再 新三清殿,力不能及其它,羽士苏阳臣主东岳庙祀,去宫稍远,然素喜修??□后也。 遂毅然任之, 走启于今??□好施者来助之赀。逾年而工告成,视昔加壮丽焉。 这块碑提到乡民詹汝卿再次重修三清殿,由于碑刻的残损,这次重修三清殿是否与上碑重修 玉皇殿同时,已不得而知。 詹汝卿修完三清殿之后,力不能及其它,苏阳臣乃出面主持重修,并 终完成了这次大修工程。
5、《清康熙四十年重妆修真宫三清神像碑》:“养老园之三清神像,里人重新之。事竣,修醮 开光,此恒事耳。”康熙四十年(1701) ,冯参主持重妆修真宫三清神像。
6、《清康熙五十二年重修碑》:“今养老园两庄人等,各出愚忠愚孝之诚,各捐口体衣食之 奉,募缘之??。又备银三十余两,庙宇圣像始得复新。”清康熙五十二年(1713) ,由养老院两 庄(养老院分为上院与下院,故称“养老园两庄”)人捐银三十余两,重修修真宫某殿,由于该 碑残损为严重,具体情况已难窥知。
7、《清乾隆九年重修碑》:玉皇临于北,三清列于南,且钟楼、大门、道房、院墙,莫不峥嵘 俊伟,诚名胜也。嗟乎!乃至今而颓败若斯哉?余同里善信,慨然起而新之。其本意欲加于前 次,亦思复其初,惜己力不能,乞化亦不得,止整理后殿,妆塑金身。清乾隆九年(1744) ,由修真 宫附近信众再次发起重修修真宫,但由于没有募化到足够的资金,重修工作并没有完成,只是 “理后殿,妆塑金身”而已。
8、《清嘉庆十二年重修玉皇殿序碑》:“老院庄西有观曰修真宫,宫内有玉皇殿,殿前有三 清殿,又有青龙、白虎殿,大松数十,皆与观前清泉、四围山光相映成趣。”该碑提到修真宫 在清嘉庆年间曾有玉皇殿、三清殿、青龙殿、白虎殿等。清嘉庆十年(1805)冯广业与修真宫 道士郝明馨募化重修修真宫,但由于“适逢岁歉”,募化不成功,导致这次重修“只修玉皇殿, 妆金身而止”。
9、《清光绪二十七年重修碑》:观以瑰奇胜,济以地基隽秀,则美具难并矣。此地羣峯环拱,清 溪衔漱。惟东西一隅缺,古村补补焉。白石草屋,流水柴门,有尘外之致,洵佳境也。故昔贤创 建玉皇殿、三清殿、逄山殿、龙虎殿、龙王庙,山门、钟楼□不整,垣墙、道房罔不具,因天 地自然之妙,造成古今不易之奇观。该碑提到清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前后,修真宫曾有玉皇 殿、三清殿、逄山殿、龙虎殿、龙王庙、山门、钟楼、道房等建筑。值得注意的是,与清嘉 庆十二年(1807)年相比,修真宫内增加了逄山殿与龙王庙,这应该是嘉庆十二年(1807)至光绪 二十七年(1901)间增建的。
(二)道众。本文第二部分在考察修真宫的宗派归属时,已经对修真宫现存碑刻
的道众题名 作了统计,在此再略述如下:《明正德八年重修碑》提到修真宫道士15名;《明万历十六年重 修碑》提到修真宫道士11名,其
不包括道会司李南阳、李来继;《明万历三十三年重修碑》 提到修真宫道士6名;《明末重修碑》提到修真宫道士10名,另有以苏阳臣为首的属修真宫支 脉的东岳庙道士13名;《清康熙四十年重妆修真宫三清神像记碑》提到道会司李教真及徒弟 徒孙6名;《清康熙五十二年重修碑》提到修真宫道士9名;《清乾隆九年重修碑》只提到修 真宫住持朱元景1人;《清嘉庆十二年重修玉皇殿序碑》提到修真宫道士4名;《清光绪二十七 年重修碑》提到修真宫道士4名。
(三)庙产。在修真宫现存的碑刻资料,直接提到庙产的时候较少,基本上有以下三条信息:
1、《明正德八年重修碑》言:“本宫田土四至:东至潘家河沟,南至南山分水岭,西至西山分 水岭,北至苏家井心为界。”
2、《明万历三十三年重修碑》言:“詹汝卿、高本住、詹演和三人同买到庵东东西地二段,大 亩一亩二分,上逞杂果树株,共价银贰两八钱,施舍宫内,以待后士看守香火,道人佃种, 不许典卖。”
3、《清嘉庆十二年重修玉皇殿序碑》言:“公曰:有膳庙地十余亩,胥无征徭云。” 通过以上三方面考察,可以清晰看出修真宫自明正德至清光绪年间的历史兴衰。无论是从宫 观规模还是从道众人数、庙产多寡来看,明正德至万历年间是修真宫兴盛的时期。修真宫 在这一时期的兴盛,与当时统治者崇道有关。 虽然明初统治者对全真道实行压制政策,但明 期以后开始崇道,尤其是明世宗在位期间更是对道教崇信有加lx。上行下效,亦崇奉道 教ly修真宫的支持便是其崇奉道教的结果。《明正德八年重修碑》提到修真宫住 持张守安“兼充衡府家庙司香烛道士”,这说明当时修真宫与衡府关系密切,因此在这次重修得到衡府的支持。《明万历十六年重修碑》提到“命匠鸠工,坛壝焕然,视 前尤称大壮。” 同碑题名又有“衡府官刘继仪□史笔生员刘生才□璋义民官刘克孝”等字样,显然衡府亦 参与了这次重修。明万历期以后,修真宫失去了与的支持,开始走向衰落。 《明万历三十三年重修碑》言:“昔二十年前??新住持羽士,田畜蕃盛,乡□富而有名闻者,不 下数十家。比年来,庙貌渐衰,故羽士零落,予里??以萧条焉。”清期以前,修真宫尚能维持 正常的宗教活动,比如,康熙五十二年(1713)尚有居观道士9人,至嘉庆十二年(1807)时尚“有 膳庙地十余亩”。清期以后,一直到清末,修真宫与这一段时间国许多其他道观一样,在 逐步衰落退出了历史舞台。虽然修真宫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庙,但它在明清时期的历史 命运与这一时期道教的兴衰是一致的,从某种意义上讲,修真宫可以说是明清道教历史兴衰 的缩影。(责任编辑:丕 仁)
3本文为社科基金项目“山东道教碑刻收集、整理研究”阶段性成果,项目批准号. 08CZJ007。 ①修真宫原属临朐县,今属青州市。上院村又称“圣水峪”、“养老院”,“养老院”分为“上院”与“下 院”。 ②此碑仅余残片,经仔细辨认,尚存下列46字: “??设为?? 布□??大启是??□地久天??翟可珍篆赵□??道録 陈德平益??□奥鲁兼劝农事董??益都等路管民匠鹰房??临朐县威仪王志坚等??”。 ③修真宫内曾有一块螭首龟蚨的御碑,碑在时期遭到破坏,现仅存螭首与龟蚨,碑额圭形,篆书“全 真修真观记”六字,两行,行三字。 ④因该碑首部残缺,碑名不可考。碑文落款为“??三年岁次乙巳夏四月朔日乙巳临朐县庠生祖勋斋虔 谨撰”。按照明傅国《昌国艅艎》的记载,祖勋为明末贡生,而明末只有万历三十三年(1605)为“乙巳”岁,故 断定此碑立于明万历三十三年(1605) ,并称为“明万历三十三年重修碑”。 ⑤因该碑上部残损,碑名不可考。碑文落款为“??士张东光斋沐谨撰”,明傅国《昌国艅艎》“选举表” 称张东光为明万历癸丑进士,曾任彰德府推官。万历癸丑年即万历四十一年(1613) ,按照《昌国艅艎》的记载, 傅国与张东光同于万历丁酉年(1597)举人,又于万历四十一年(1613)同年进士,由此推测,两人年岁可能 相当。而傅国生于明万历九年(1581) ,卒于明崇祯十七年(1644) ,若张东光与其年岁相当,也应主要生活于明 万历、崇祯两朝。又碑文落款既然以进士自称,那么,该碑文必为张东光
进士之后所撰,即该碑应立于 万历四十一年(1613)之后。比较该碑与《明万历三十三年重修碑》,发现窑匠题名都有“祖相、祖党”之 名,木匠题名都有“张诏、孙守成、李士欣”三人姓名,修真宫道士题又都有戴住阳、魏阳喜、苏阳 臣等题名,可以推知这两块碑立碑时间相差不会太远。 ⑥由于该碑上半部残损,碑名不可考,因碑文落款有“??癸巳季春吉旦北海贡生冯善世熏沐撰书”字样, 查修真宫现存其他碑刻,《清康熙四十年重妆修真宫三清神像记碑》有冯善世之名,故知冯善世为清康熙年 间人物,又康熙五十二年(1713)为癸巳之岁,由此断定该碑立于清康熙五十二年(1713) ,并称为“清康熙五十 二年重修碑”。 ⑦该碑与《清嘉庆十二年重修玉皇殿序碑》立碑时间相同,可能为《清嘉庆十二年重修玉皇殿序碑》的功德 碑,只是把信女题名单独立碑而已。⑧关于“七真道派”传承系谱,请参看李养正著《道教概说》,
华书局 1989年版。以下所引嵛山派与华山派系谱,亦据此。 ⑨陈教友《长春道教源流》卷七言:“考长春及诸真门人,无有以派名者,诸派之兴,其起于明代欤?” ⑩王志忠《全真教龙门派起源论考》,《宗教学研__究》1995年第4期。lv从明正德八年(1513)至清嘉庆十 二年(1807)全真龙门派在修真宫传十三代,约23年一代。 又自清嘉庆十二年(1807)至清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全 真嵛山派在修真宫传四代,也是23年一代。因此,这里把龙门派前八代每代的传承时间约略定为23年。lw 《明史·诸王世系表五》记载,衡恭王朱佑 第四子端裕王朱厚 于嘉靖九年封为高唐王,明万历十六年 (1588) ,朱厚 之孙朱翊镶袭封高唐王。那么,明万历十六(1588)重修真宫的应该是朱翊镶。lx关于明代统治 者对全真道态度的前后变化,请参看下列文章与著作:李养正《明清道教识略》,《国道教》1988年第2期; 王志忠著《明清全真教论稿》,巴蜀书社2000年版;南炳文主编《佛道秘密宗教与明代社会》,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。ly虽然《明史》没有关于信奉道教的记载,但由以下三方面证据来看显然是崇 奉道教的。1、据历代青州方志记载,除以上提到的重修修真宫之外,曾多次创建或重修其他道观。康 熙《青州府志》言:光绪《益都县 图志》言:“又一庙(真武庙)在城西门内,明衡藩创建。”又言:“铁鹤观,在城南十三里时家店。明衡藩创 建,万历间衡府仪宾时松等铸铁鹤二,立龟背上,高丈许,故名。”又言:“老君堂,在城内东北隅,明万历四十 年修,有高唐国将军朱常 碑。” 2、青州现存与道教相关的文化遗存多与衡有关。青州驼山昊天宫现存《明嘉靖十八年重修驼山昊天 宫记碑》记载了衡重修昊天宫之事;青州云门山《重修天仙玉女祠记》摩崖刻石记载了衡府官员参与重 修天仙玉女祠之事;云门山“寿”字刻石为衡府内掌司周全于嘉靖三十九年(1560)所刻;嘉靖年间,衡府内典 膳周全在云门山山阴开凿万春洞,并雕刻陈抟卧像与马钰坐像各一尊。 3、道士雪蓑与衡多有来往。嘉靖年间道士雪蓑,居留青州多年,与衡过往甚密,咸丰《青州府志》 言:“雪蓑,不知何许人,无姓名。浪迹东土,居青州者数年。??举动谲怪,好谈元理。嗜酒,饮无算。??醉辄 箕踞,嘲骂王公。或取困辱,亦不为意。诗尚豪放,善作方丈大书,今云门山有大寿字在峭壁上,其手笔也。后 去,不知所终。”虽然云门山“寿”字并非雪蓑所书,但以上记载显然说明雪蓑与是有来往的。又云 门山现存多处雪蓑的题刻,其衡官员周全所开凿的万春洞就有雪蓑题诗《山居吟》一首,诗云:“野宿 石床类洞天,斗笠脱放海东边。夜深熟睡白云起,莫管龙来榻下眠。”__
自然风光
自然风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