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清科举与临朐进士
2018-07-06 来自: 山东青州圣水峪 浏览次数:1902
中国的科举制度,始于隋,成型于唐,延续于宋元,盛行于明清,至清末废除,前后共经历了1300年左右的时间。
明清科举公分四级,即院试、乡试、会试、殿试。但在院试之前,还要经过县试、府试。县试及格方能参 府试,府试及格者称童生,童生方有资格参加院试。
名为童生,古有“老考童生,童生考到老”的戏言。我县有一老童生,60岁了,仍未中秀才,##参加完县试归来,有人作诗嘲之曰:
县试归来日已西,老妻扶杖下楼梯。
大声附耳淳淳问,未冠今朝是甚题?
原来,县试时,首场文题例为二种,有已冠题,有未冠题。年20岁以上着作已冠题,20岁以下者作为冠题;但亦不甚拘,任人自择。
院试在府城举行,由省学政主持。被录取者,称生员,可入府学或县学读书。生员名额皆有数,我县县学名额,每次12名,因三年两试,故三年只收24名。生员又分附学生(即新入学者)、增广生、廪膳生,三者分别简称附生、增生、廪生。廪生在我县只有20个名额,只有廪生中了举人,拨了贡生或去世了,空出名额来,这才从增生中通过岁考或科举而者补之,称补廪。廪生每月可得6斗米的补助待遇,称廪生,后折为每年4两8钱银子。我县翠飞人王予黼是个廪生,清雍正乙酉年(1729年)参加乡试,中了副榜。中副榜者,无资格参加会试。但可直接贡入国子监读书,为贡生,也称副贡。这样,其廪米待遇就取消了。别人贺其考为副榜举人,王乃作一联自嘲:“说甚功名,只免得三年一考;有何体面,倒少了四两八钱。”贡生可免去三年一试的岁考,故有此称。清初我县四寺后老秀才张新修在成为贡生后,亦自嘲说:“时气蹭,拨了贡;加了级,裁了俸;辞了馆,拉下空。”由此可见,廪生不愿出贡。但一般来说,廪生##多12年都得让位。附生、增生、廪生统称诸生,俗称秀才。只有具备秀才资格者,才能参加乡试。
乡试又称乙榜,是相对会试甲榜而言。乡试一般在各省省城举行,时间为每逢子、卯、午、酉年的秋天八月(考试四周以棘刺密封,严如闺闱,故亦称为秋闱),每三年举行##,主考由朝廷任命,同考由各省自聘。乡试录取者为举人,名称解元,,前五名又称五经魁。
举人名额各省有数,从几十名到200名左右不等,以清光绪十五年(1889年)为例,全 国共招收举人1887名,副榜247名;我省举人名额为94名,副榜13名。中了举人,这才有资格参加会试。
会试已三年举行##,在乡试次年的春天举行,亦称春闱,时在丑、辰、未、戌年,因由礼部主持,故亦称礼闱。会试主考为总裁,例由朝中重臣且有文采这担任。我县明、清三人担任过总裁,即马愉、冯琦、冯博。会试被录取者称贡生,名称会元,放榜时一般适逢开杏花,故称此榜为杏榜。会试录取人数一般在300人左右。中了贡生,即可参加殿试。殿试从宋朝中期开始,一律不予黜落,故中了贡生,实际上是已成为进士了,只是名次另排。
殿试实在会试放榜后数日举行,一般在四月初一。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,亲自主持,一般在保和殿进行,陪考有大学士。尚书级别的大臣12名,气氛##为隆重。题仅一道,为策论,考期##。殿试名称状元皆由皇帝赐之。一般情况下,一、二甲人数占三分之一,三甲人数占三分之二。得状元者,可游街三日,从皇宫正门走一趟,家乡给立状元牌坊。我县村马愉,与明朝宣德二年(1427年)中了状元,当时一县欢呼,京城轰动。其状元坊原来县城南北大街上,直到民国初年扩街时始毁掉。
中了进士,是科举的终点,同时也是仕途的起点。由于明、清科举是以八股取士,科举顺利者,未中举人、进士者,我县冯惟敏,被称为有明一代散曲大家,中举人后,一连参加了7次会试,50多岁时,看看实在无希望了,才以举人资格,参加大挑,被任命为涞水知县。
我县自实行科举制度以来,1300年间大约共中出进士18万余名。仅明、清两代而论,543年间,公开科举201次,中出进士共52099名(笔者原有一文,曽引朱保烱先生说,明、清共有进士共51624名,后经笔者按题名碑逐个统计,实有52099名,较前说多出475名);我山东省共中出4090名(其中状元10名);我临朐县共中出进士37人(其中包括武进士3名。顺便一提,明、清时重文抑武,武进士之名气,大大逊于文进士)。另,明清以前由于资料多毁,现仅考证出我县人在元朝时进士2名,其他皆无从稽考,是为憾。
自然风光
自然风光